让员工“过关”还是“再造”?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28 14:09:53 阅读: 次
随着企业用人机制改革的深入,员工的换岗、轮岗、竞岗以及下岗、待岗的现象日渐增多,员工面临着多种层面的考验。于是,有的企业为了增强员工的竞岗能力,就通过员工频繁轮岗来提高其适应力和竞争力。在江苏的一公司,技术干部小杨通过竞聘,成为某前端部门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时隔不久,小杨又被调至另一部门当负责人。当前在一些国企,类似小杨这样在公司内部经受频频“考验”的员工已不在少数。
有人说:企业像个考场,每个员工都要经过各种考试。考试成绩不行,也就意味着自己向往的理想岗位将不属于自己;考试成绩过关了,又要准备对付下一个考试。所以,不管胜败如何,员工们面临的“关口”总是一个接着一个。于是,有些企业便把为员工解决职业生涯问题的关键放在培养员工的“过关能力”上。然而,许多事实可以说明,并非所有的“过关者”都是出色的员工。笔者就曾遇见这样一些“过关者”,尽管他们有硬派司(学历)和中层管理的经验,但他们到了新岗位,就不得不重新“当学徒,学技艺”,而他们的师傅大都是手下的“兵”。这样不仅使工作进度在一段时间里显得较慢,而且作为部门领导,其人格魅力或者威信与其曾熟悉的部门比,也就相对较低。
如果我们把测试员工“过关能力”当做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方式,那么热衷于“纸上谈兵和嘴上谈兵”的人就会多了起来。事实上,企业最需要的是有一定“再造能力”的员工,只有具备“再造能力”的员工,才能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多种改革,才能在企业的许多方面大显身手。
那么,什么是员工的“再造能力”?笔者以为,再造能力完全由员工的性格、素质、经历所决定。像员工的沟通技巧、反应能力、人际关系、逻辑思维能力、亲和力、动手能力等都是其“再造能力”的体现。而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知难思进的工作态度、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应该是测试员工“再造能力”强弱的“试金石”。IT行业的著名专家刘永利先生说:“任何事物都有枯竭的时候,惟独人的潜能不可限量。”作为蓝色快车计算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对员工的再创造能力的要求高于其专业技能的要求。事实上,目前,许多有真正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已意识到:再造能力是一个员工终身的资产,不论他身居何处,这一能力都会使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