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少平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
文/郑海鸥
工作日里,你匆忙地奔走,你说没有工夫看书学习、思考未来;周末,太阳已经舔着楼顶,你慢慢睁开惺忪的双眼,你说好不容易有时间,任性去休息才是硬道理。慢慢地,习惯成自然,你越来越把生活过得潦潦草草,甚至不屑跟自己掰扯理想。你说,随遇而安,没什么不好;你说,是你的东西就会来,不是你的强求也不得。即使你知道,自己并不幸福。
每当遇到这样的你,我都会想,20来岁的年纪,正值朝气蓬勃的青春,不拿宝贵的时间自我提高,不去筑梦、追梦、圆梦,而是把随波逐流当信条,给自己的人生早早打上“宿命论”的悲观基调,让人扼腕。
诚然,现实生活中确有诸多无奈。日常的大事小事纷纷扰扰,太容易耗费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很自然会感到自己对未来的掌控是无力的,于是愈来愈没有坚定的方向,不图改变似乎就成了最不坏的选择。而陷入这种泥潭越深,就越容易早早躺在安逸散漫的生活里得过且过。于是,生活就进入了死循环。
然而,就让人生输给无休止的琐事杂事了吗?在困难面前低下头、绕道走,不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从来都是人生的毒药;年纪轻轻就叹息“宿命”、畏缩不前,那“年少时的梦”就只能在心中枯萎、凋零。试想,多年以后,再回首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时,能有怎样的心情?
那么,是否能够在这死循环的迷宫里,找到一丝希望和出路?
古人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讲,只有在路上,才能有未来、有更好的未来。在路上,就不再是“能不干就不干”的懈怠,而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志气昂扬;在路上,就努力把千头万绪的事务条分缕析,以求事半功倍;在路上,就给心灵补充营养、给人生增加潜力,用读书、学习来提高能力、开阔眼界。这样一来,非但跳出了宿命论的温柔陷阱,更迈上了正能量的阶梯。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缩短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不可能一蹴而就,须有“盈科而进”的精神。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他意在强调一个做事的规律:急功近利,想得多、做得少,无任何意义;而循序渐进,即能水到渠成。
另外,还须用上“惟精”“惟一”的功夫。王阳明以米作比,谈道要使米实现纯然洁白之“惟一”,必须有“舂、簸、筛、捡‘惟精’之工”,所以,人也需“博学、审问、慎思、笃行”,久久为功,方得始终。莫不然,小小动摇的念头堆积、小小懈怠的虚度积累,就“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乃至前功尽弃。
青年人正在八九点钟的兴旺时期,千万别给大好的年华打折,“像少平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而幸福,正等着拥抱做好准备的你。
《平凡的世界》真实版:有多少孙少平还在奋斗 每天问自己10个问题,然后去奋斗 对自己与别人都一样:要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