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名言
人生感悟
励志电影
成功励志
励志人物
名人名言
励志歌曲
人生哲理
创业故事
为人处事
励志签名
开心一刻
励志演讲
广告语
标语大全
经典台词
禅理故事
管理
修身养性
管理
时间管理
营销管理
管理学
现代化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运作管理
企业战略
领导力

首页 > 为人处事

别让我们的友谊,最终死在朋友圈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30 21:03:09 阅读:

  别让我们的友谊,最终死在朋友圈

  文/槽值小妹

  上次我过生日,发了一条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朋友圈。

  回到聊天界面后,收到了一条久未联系的好友私信:生日快乐。

  我开心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输入框里飞快地摁出一句“不错不错,你个臭小子还记得为父。”

  想了想,觉得太轻佻了,删掉,又打了一句“我还以为你忘了我生日呢”。

  想想又觉得太哀怨,删掉。

  最后,我发送了一句“谢谢”。

  从特别关心到取消关心,从聊天置顶到不常联系,从单独分组到大众分组,从秒赞秒回到朋友圈孤零零一条横线,社交软件位置的变化记录了友情逐渐变淡的过程。

  “分开后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见一面,过几周我们可能在同一个群里寒暄,再过几周,我们只剩下彼此点赞,后来我们连赞也懒得给彼此点。”

  很多时候,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像那句歌词说的,“解散后各自有际遇作导游,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相识免不了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

  1

  同学聚会时,都会心生感慨,席间除了追忆往昔,便是攀比吹嘘,那些年少时结伴上篮的兄弟,课间携手去洗手间的姐妹,不过短短几年,相见竟再无话可说。

  可能是人际交往到了青黄不接的过渡期,儿时玩伴多已成家立业,少年同窗如今各安自天涯,大学知己更是四散海内外。

  新结交的朋友寥寥无几,旧时的玩伴又分隔两地。

  我们总是感叹,老朋友不懂新情况,新朋友不懂老脾气。

  可是大多数人一边追逐稳固的友谊,一边又没有足够能力维护好每一段关系。

  2005年,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为了研究人们的社交关系,以寄“圣诞卡片”来衡量人最多能和多少朋友维持“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精力成本”的友谊,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人最多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不可能比这个数字多出太多。

  这样说来,不论你在人际方面多么长袖善舞,和你建立实质关联的朋友,一张纸就能写完。

  如果《遇见陌生人》里那句话所言不虚,人的一生平均会遇到2920万人,会与其中的3000人结交,与其中一人相爱,那么现在的你,除了正在与之结交的150人,还有2850段人际关系,要么在还未抵达的未来,要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沉没在过去。

  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段友谊的消散几乎是必然的。

  2

  有时候我们会模糊了“友谊”和“久处”的界限。

  回顾年少时的情谊,会发现人与人的亲近往往和空间距离有密切联系。

  小时候活动范围有限,交友范围也有限。发小就像电影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不是同班同学,就是隔壁邻居,再不就是父母交情甚笃,两家常来往。

  一起逃过课、聊过八卦、趴在窗台上看过隔壁班帅哥,相处几年间,共享了彼此百分之八十的青春记忆。

  记得《重庆森林》中的阿武喜欢呆在旧宅子里,对着一块用了好几年的旧毛巾自言自语。单纯的记忆共同体,就像阿武这块情感丰富的毛巾一样,你对旧友谊的怀念,也只是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你怀念的这个人,只是旧时光的象征。

  人是社交动物,会对熟悉的人和事物产生依恋。行走在人群中,每离一个人更近,就会离另一个人更远一点。

  年少时,总想追逐未知和远方。

  感觉未来时间还很长,往往会选择见识新的世界,结交新的伙伴;当我们老去,自觉时日无多时,就会逐渐“求稳”,退居在情绪满足的龟壳里。

  体现在行为上,就是放弃新的社交渠道,更愿意和关系稳定的旧友相处。

  生活把我们从此岸推到彼岸,身边又有了新的久处之人。年少时淡去的友谊,真的就是:聊完了过去,就无话可说了。

  3

  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会败给渐行渐远的三观。

  记忆回到少年时,班上有很多同学,篮球队有一排穿同款脏兮兮球衣的小队员,舞蹈班也有好几个可爱的小姑娘,大家都有朝夕相处的集体记忆,可为什么偏偏是你们,成为了朋友?

  我想是因为当初的认同。有了相似的三观,就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础。

  三观没有高下之分,却有你我之别。相似的观念把两人聚在一起,渐行渐远的价值取向又将两人分离。

  时间不可能给每个人都留下一模一样的痕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彼此身边都有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新朋友,年少的好友,变得只适合怀念。

  4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性格非常好,会照顾人、不发脾气。

  深入交往之后,她告诉我:“其实,我性格好,主要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只能对所有人都好。

  友谊其实是一个不太好把握“度”的事情,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唯唯诺诺,一句话都不敢说;一种是左右逢源,忙着和所有人打好关系。

  两种不同的表现,出发点却是一样的:害怕因为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你要明白,用低声下气的态度来换取的友谊并不稳固,一方无止境的退让只会让友情止步于忍不下去的那一天。

  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你幻想通过建立一个圈子打造自己的层次,却没想到圈子的本质,就是层次相同的人聚在一起。

  成长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意识到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急于凑进各种圈子,用“认识的人”来彰显自身价值。

  那些讲座结束后围着大佬扫过的码,那些行业交流结束后会场上收集的联系人手册,那些在群里加过的大佬……在你真正有对话实力之前,那些都不叫你的人脉,充其量,就是个好友数量。

  同样,群聊里咋咋乎乎的粗鄙好友,每天在朋友圈刷屏卖东西的微商,混生活的同学同事,说话就飚段子的人……他们也不是你的朋友,只是你的微信联系人。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改变自己的心意去迎合对方,而应当懂得,有些情谊当舍当放。

  5

  有些人,可能你们已经见过了此生最后一面,只是尚未知觉。

  不能否认,有些人能够收获相伴一生的挚友,有些人能够和久未联系的故人一个眼神就回到十年以前,有些朋友就是相隔两地依然有情绪就第一时间分享。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能拥有这样感情的朋友,是幸福的少数。

  更多的朋友,与其说长大后各奔前程的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幸福”,倒不如说“各有各的求而不得”。

  有时候觉得,社交媒体是个挺残酷的发明,让旧友之间原本心照不宣的疏离变得清晰可见,你看着曾经的朋友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唯独绕过你的朋友圈从不点评,也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输入法打出缩写还显示你的名字,我妈还问我“你怎么不去找那谁玩了”,但我已经不记得了。

  来源: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适合发朋友圈的人生语录短句,句句精辟入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 远离六类人,清爽朋友圈

当前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