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名言
人生感悟
励志电影
成功励志
励志人物
名人名言
励志歌曲
人生哲理
创业故事
为人处事
励志签名
开心一刻
励志演讲
广告语
标语大全
经典台词
禅理故事
管理
修身养性
管理
时间管理
营销管理
管理学
现代化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运作管理
企业战略
领导力

首页 > 禅理故事

以畏苦之心念佛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5-01 01:57:49 阅读: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显而易见,人生八苦中,病苦和死苦最能让人生起怖畏心。
  
  中秋节时,全家四代同堂共聚,舅妈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地在餐桌上活跃着气氛。在同辈人中,她自称幸福指数最高。舅舅是模范丈夫,家务活干得勤快。表姐嫁到外地多年,舅妈自然也不用带孙子,所以日子过得逍遥闲适。虽已年过六十,依然保养得当。
  
  饭后,外婆私下和我说,舅妈得了胆结石,节后就要动手术。市里的两所大医院,其中一家床位已满,由于害怕耽误病情,只得匆忙选择了离家较远的一家医院。医院可不是个好地方,连空气中都充斥着药水的味道。刚做完手术的舅妈,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一脸的痛苦。双眼紧闭,无力说话。刺入我眼帘的是满头白发,和前几日发型时髦、肌肤光鲜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原来舅妈平时戴的是假发,这个世界哪会有不老的传说!
  
  每逢佳节,人们的祝福语总少不了那句“身体健康”。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只能祈愿少病少恼,何敢奢望业报之身完全不受一点罪呢?四十年以前用健康换金钱,四十岁以后用金钱换健康。现实的人生就是这样颠倒!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抱恙的时候,所有对物质生活的奢望都会降到冰点。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人死了,钱没花完。
  
  念死无常,需要常常觉照。一日参加助念,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白天见到的场景。在助念人员为亡者擦身换衣时,我看到了九十二岁老居士的遗体,腹部的骨架全部突出来了,包着一层薄皮。直面死亡,方能惊醒梦中人。大多数女性追求的美丽人生,到最后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一天顿觉,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死了以后去哪。
  
  凡夫在迷,日子过得不快活、身有病苦的时候或许还能生起出离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当我们生活闲适、身体健康的时候,还能提起正念,看清世事无常的本质,清醒地思惟人生八苦。
  
  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极少能感受到人生八苦的逼迫,也很难有居安思危的警觉。平时坐地铁、逛街的都是活力四射的正常人,老人和病人很少出门。我曾有过一次难忘的探病经历,没想到那第一次的看望却成了最后的助念。
  
  卧榻上的齐老先生抬手都很困难,再看看往昔报纸所登照片的神采奕奕,无常就是这样迅速。我坐在他面前念着佛号,悲痛感油然而生。人真的很苦,尤其是老了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印祖说“以病为药”,齐老先生做到了。我看着他忍着剧痛,那样信愿真切地合掌念佛,心中无比震撼。他还是一位作家,我曾经很羡慕的光环。这是对自己最好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离苦得乐,出离轮回。齐老先生说:“我是第一次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育,你们是阿弥陀佛派来的特使。”其实我觉得他才是阿弥陀佛派来的特使,来教育警醒我们这些泛泛悠悠的人。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所谓幸福,其实只是侥幸得来的一点福!经不起无常的打磨,经不起病痛的摧残。
  
  生死事大,轮回路险。一气不来,则成下世。慧远大师云:“一世之荣,剧若电光,聚则致离,何足贪哉?”大多数人学佛不能得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看不破,放不下。
  
  修净业者当熟读净土经典,深体佛心。时常熏习佛言祖语,以对治烦恼习气。《观经》的请法者韦提希夫人遭遇宫廷政变,顿舍娑婆,愿生无忧恼处。目睹无量佛刹后,作出智慧抉择愿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遗教经》云:“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跨年狂欢之夜,在黄浦江畔踩踏事件中逝去的年轻生命是那么可惜和无辜。这一幕悲剧于我而言如同顶门一针。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依教奉行,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即知这世上再好的东西也带不走。经云:“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春节前夕,大家一直在讨论如何帮助净依师兄病重的父亲,找助念团,查阅临终关怀须知。那几天,顿悟:在生死面前,所有的是非对错、名利争斗都是那么肤浅。其实人生只有一件大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境界现前,一时失去正念,并不可怕。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发现问题,对治习气。最可怕的是临终打失正念,如果到那时才发现修行不得力,悔之已晚。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烦恼炽盛的时候,每每随众上殿就会释怀很多。
  
  一切境界都是业识心造作出来的。与其避境,不如炼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至诚念佛,则能转业。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不念弥陀更念谁?
标签: 念佛 之心

当前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