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风险投资企业应避免哪些误区?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28 14:02:33 阅读: 次
企业获取风险投资中有哪些常见的盲点?企业又该如何加以避免呢?就此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智投行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小文、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品高、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张梅三位专家。他们根据自己平时接触的案例,总结出企业在吸纳风险投资时常见的几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尽职调查”不配合
来自浙江的钱先生获得了一种智能电热水器的专利,并投资150万元成立了工厂。
钱先生非常看好自己的项目,为了改进技术扩大销售规模,他于2004年11月带着该技术来到了上海市投融资洽谈会上。
投资方了解情况后告知他,该产品虽然获得过专利,但这并不能保证产品的"绝对竞争优势",所以要等"尽职调查"(对项目进行的专项调查)后才能继续洽谈。
对此,钱先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好的项目还要调查,这不是有意为难吗?当场就与投资方产生了争执,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点评:
企业(个人)获得专利或者奖项,一般来说不会成为投资者所关注的重点,除非是入围国家863、923计划这样权威的评选。
在决定投资之前,投资者通常会进行"尽职调查".对于融资者来说,不能对自己产品盲目乐观,而是应该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王品高
夸大利润前景
某医药企业开发了一种具有缓解关节疼痛的自助式的仪器,按照预期,他们把该仪器定价为580.后来,他们才发现,市面上已经有同类产品,虽然效果略为逊色,但定价只有300多元。
在进行融资答辩时,该企业把市场前景描绘得"一片光明",并断言一只杯子的利润空间有200多。当投资方问起有何潜在的市场风险时,他们将自家产品对与同类产品相比定价过高的缺点避而不谈。
投资方在调查后认为利润空间没预期那么高,便放弃了投资计划。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