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百倍 市场化品牌战略的经济考量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5-01 02:30:37 阅读: 次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甚至要有亏损的准备,这种规律性需求恰恰与目前绝大多数国企的重产能、重利润的考核模式背道而驰。
忽如一夜春风来。
品牌,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这座城市2005年里最热的话题之一。
从国务院高层到上海市领导,一次又一次的批示讲话;从中央媒体到地方报台,一篇又一篇的主题报道;上海市经委、上海市质监局……职能部门的调研与方案紧锣密鼓。日前,市工经联与国际性品牌机构———IBAC国际品牌认定委员会合作,启动了上海有史以来第一个“品牌战略人才培训计划”。
品牌,这个耳熟能详到几乎被忽略的词,缘何在此时,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站在战略的高度考量,品牌,又包蕴了怎样的经济内涵?
身价百倍的“烙印”
源于英语“Brand”的品牌一词,最早是指牲畜市场牛屁股上的烙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评价国际化的今天,品牌,已成为国家和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从数量上看,品牌的多少,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比如美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占到全球四分之一还多,拥有的品牌也是全球最多。在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公布的2004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美国占了58个。
从效益上看,品牌,尤其是名牌,是赢得市场,赢得消费,取得高额利润的重要保证。据联合国发展署统计,名牌在全球的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比如汽车、软件销售额,要占到90%以上。
从价值上看,品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在2004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排名首位的可口可乐品牌价值被评估为673.9亿美元;第二位微软613.7亿美元;第三位IBM537.9亿美元;第四位通用电气441.1亿美元;第五位英特尔335亿美元。抽象的高品牌价值,带来了几十甚至几百倍于产品制造价值的品牌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