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阴影下中国纺织如何变换营销“花色”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5-01 02:30:55 阅读: 次
“现在公司所有的计划全乱了!”本来打算以美国市场作为今年业务重头戏的青岛凯莱丝贸易有限公司的张伟最近很郁闷。她和已经合作了两年多的美国客户都只能对现在的情形持观望态度。
自5月13日美国第一个对中国宣布了启动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特保)以来,欧盟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相继加入这一“特保”阵营。一时间,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很多主要业务是针对欧美市场的服装企业目前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件好事。”北京迪丽兰服装商贸公司的赵志科表示,往往不被制裁时,企业一味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想提高自己,正好在这段时间完善自我,学些积极应对的招数。
反客为主从贴牌向自有品牌过渡
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一味做贴牌加工,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利润空间非常小,一旦遇到一些关税提高等政策上的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会很差。这是许多外贸服装企业的困境。
赵志科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来摆脱困境,他说:“我们在国外有自主品牌,并且在有些地方已经开设了自己品牌的店面。”他们对俄和东欧国家出口自有品牌女装和童装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虽然这次美欧等国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尚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也早开始未雨绸缪。
从贴牌向自有品牌过渡找到能够把握国际潮流的设计人才是关键。由于外贸企业习惯了贴牌生产而导致研发设计能力的缺失,想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国外的一些服装设计工作室或设计招标的形式来解决,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要培养自有设计人才。
广州汉思堡商贸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唐皓表示,外贸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过渡,核心的问题就是用人的观念,因为做外贸的这些人是很现实的,而从事研发和设计的这些人做的很多东西都是无形的,这两种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融合的问题,外贸企业要学会包容这类人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