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领导者选接班人对一个组织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它关系到组织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不慎重。在实际中,我们经常看到,被交班人选为继承人的往往是那些比较听话、能够继续贯彻实施前任制定的既定方针的人。从感情上来说,这样最符合交班人的利益。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最佳的选择,是不是最符合组织的整体利益呢?
两个选接班人失败例子
诸葛亮在病逝前,亲手选定了姜维当他的接班人。此后,姜维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诸葛亮的战略安排,先后9次北伐中原,但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之后,原本就处于弱势的蜀国国力更加空虚,终于第一个亡国。
姜维的能力很强,又是个非常听话的接班人,诸葛亮选他当接班人,似乎理所应当。但诸葛亮没想到,他的接班人随着蜀国的灭亡,也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命丧黄泉。
墨守成规的接班人失败了,那么,对前任的做法大加改动,全盘否定的接班人行不行呢?
王安电脑是美籍华人王安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电脑,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提起了,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可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在当时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市场地位。王安个人电脑性能可靠,速度是IBM电脑的3倍。
天才考布劳、斯加尔和考尔科为王安电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之间相处不好。王安的策略是让他们3人相互竞争以推动公司的发展。王安不许他们表现出任何公开的敌意,他总把他们分开,让他们各自负责一个项目,王安从这些项目中选择最好的当做公司新产品投放市场。但是王列任总经理后,他一再强调公司的出路在于内部的团结和合作,只有内部合作才能与IBM竞争(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做自有其道理)。他还要让考布劳等3人统一思想,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王列认为考布劳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公司的利益。最后,这3个人和王列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纷纷离去。其中考布劳在王安特意安排的离别会上竟指着王列说:“是你把事情都给弄糟了,你不是当总经理的合适人选,你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策,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