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家族企业无敌(一)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28 14:06:12 阅读: 次
[相关专题]家族企业敢问路在何方?
为什么我们看错了温州?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家庭企业和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正是温州成功的谜底之一。
90年代初,不少经济学家考察温州后,赞不绝口的同时往往留给当地干部一句话:“尽快建立大企业集团。”更有专家断言,温州经济必定会停滞,因为温州企业不上规模且专业市场衰落。有人甚至预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不会超过10%”。然而事实让他们大跌眼镜,温州经济年增长率为20%,其99%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和中小企业,而那些人为的集团企业却陷入僵局。
老太太的启示
民间有一句评价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差别的话:“苏南每镇有一二个能人,温州个个是能人。”因为温州的起家是靠家庭工厂,社会总动员。老书记董朝材认为:“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赚,第2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行了,再盖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这要是在其它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
温州家族企业以简陋换得速度,换得试错机会,“温州人有10万元,绝不会象内地人只用5万,留5万备急,他不仅把10万全投进去而且还借款,以便在市场上尽力获得竞争优势。”一位以打工仔身份考察当地经济的贵州干部说,许多温州人不惜失败后又重操旧业弹棉花。
温州家庭企业出于对家族成员的信任,决策非常快,承担风险能力很强。他们做生意完全是有利就做,不看国家计划与规划,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镙丝大王刘大源原先是卖煤油灯的,他从中发现煤油灯当中的铆钉利润更高,就专门做起了铆钉生意。金乡一开始做的是学校饭菜票印刷,后来才发现校徽利润更高,成为“徽章之乡”。
温州老板大多从事第一线生产,东阿外大酒店老板每天凌晨2:00起来买菜;红泥老板能精确说出1斤青菜加工后还剩几两;不少老板扮成打工仔去深圳的台资企业学成本控制。温州老板不肯放弃一线参与,是害怕自己对企业和行业利润失去亲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