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该学哲学 师夷长技还是自己搞一套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28 14:06:39 阅读: 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古辞很好的描绘了中国企业的管理状态。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已经是共识了,在管理学习上的探索却也是充满希望的坎坷。
学习也会犯错?
早期中国企业的学习都或多或少犯过“照搬论”的毛病。认为管理可以走捷径,可以“超常规”,忽视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给管理带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片面地搞“拿来主义”,导致急功近利、食“洋”不化、南辕北辙。中国企业管理学习“消化不良”的现象十分突出。最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很先进的管理模式套在不成熟的企业上,往往失败。麦肯锡为实达做的咨询是一个例子。矩阵式管理替代原来的分公司管理,给实达带来了大问题。
中国企业在学习中的系统性也存在很大问题。往往忽视系统化的问题,好像盲人摸象,将局部当成全部来学习。比如当年中国引入日本最成熟的CI。日本人搞CI是在内部各种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搞出来的,中国企业以为CI就是挽救企业的法宝,应用局部想解决全部的问题。
企业学习有三个次序:硬件、软件、人。我们硬件学习很快,软件学习很慢,人的素质提升更慢。但我们往往缺乏耐性,在“人、机、料、法、环”完整的系统面前急于求成,引进设备的同时没有引进跟设备相关的人、材料等,结果导致很大失败。国内一个葡萄酒厂引进一条葡萄酒生产线,是法国最为先进的生产线,可是这个企业过了3年就倒闭了。因为生产线的后端检测设备要求很高,有一点沉淀物就把整瓶酒打碎。而前面的生产工艺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人员素质和设备配套要求相去甚远。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直接导致了一个企业的灭亡。
师夷长技?
总的来讲,日本敬业,美国创新,德国严谨。
在日本,中国专家和日本专家从A到B城市出差,回来已经4:00,中国专家选择回去休息。而日本专家选择去加班,路上还有半个小时,为了一个半小时再赶半个小时路程,日本的敬业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