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名言
人生感悟
励志电影
成功励志
励志人物
名人名言
励志歌曲
人生哲理
创业故事
为人处事
励志签名
开心一刻
励志演讲
广告语
标语大全
经典台词
禅理故事
管理
修身养性
管理
时间管理
营销管理
管理学
现代化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运作管理
企业战略
领导力

首页 > 管理 > 企业战略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退维谷中的理性回归

来源: 网络 时间:2019-04-28 14:07:45 阅读:
可以说,2005年无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尝试最为集中的一年,也是突破性的一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开创了中国企业并购世界500强的先例,为了促进国际化进程,杨元庆甚至举家搬到纽约,“御驾亲征”。其后,明基并购西门子,也使其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而中海油和海尔虽然收购失败,也展示了其国际化的实力和决心。在跨国并购之外,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中兴、华为等热衷于与海外合作,发展海外本土市场,而在家电行业,海外市场的份额也逐年加大。这场国内企业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际化运动的成败,现在去评判还为时过早。其结果和影响,将会在企业未来相当长的经营时间中慢慢的显露出来。

  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殊内外部条件

  从内部条件看,中国企业国际化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相比,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展开的。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外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和所有权方式等方面与先发展型跨国公司有明显不同。其次,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由经营权扩大到产权;另方面,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使中国企业在自己的本土上面对国际竞争。因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它不同的特征和路径选择。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很难去借鉴历史,也很难去套用现有国际化理论。

  从外部条件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正在恶化。很多人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与发达国家满世界挥舞支票的“国际化”相提并论。其实,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除了前面讨论过的自身条件特点,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之严苛也必须正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都是以作为发达国家企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商业行为出现的,如果说“中国制造”还只是低附加值廉价商品的代名词,那么“中国企业国际化”正是为了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直奔商业价值链高端而去,所以“敌意环绕”。现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行为,要经历更为复杂的程序。以企业海外并购为例,中国企业不仅要获得企业股东和常规监管部门的批准,更要通过包括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样高级别的政府机构的审查,所以“千难万阻”。中海油的收购失败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当前热门